电工电子 机械汽车 楼宇机电 实验器材 实训设备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行业新闻

 

职教转型助推产业升级 新余职业教育改革纪行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2-11-6 14:04:06

110万人口的新余市,拥有万人以上规模的职业院校4所,国家级重点职业院校5所。2011年,全市各类中等职业学校招生13482人,比普通高中招生多了近5000人。

    这些学校不仅为新余市向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升级转型提供人才支撑,也源源不断地为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输送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成为这座新兴工业城市一张响亮的“名片”。

    政策升级:为职教创造好环境

    “每年除了国家发放的1500元助学金,新余市还给我们每人每年1300元的生活补贴,上职校不仅就业出路好,还能给家里减轻负担。”新余技师学院2011级学生姚如意说。

    姚如意选择职业教育,源于对其质量的认可,也源于新余市重视职教、重视技能型人才的良好氛围。早在2005年,教育部就曾在当地召开现场会,总 结职业教育的“新余现象”。在新余,历任市长、副市长上任后,都要到职业学校去考察、座谈,教育局局长更被人称为“职教局长”。

    教育的选择,就是社会的选择。“抓经济必须抓职教”,新余市将重心放在职业教育上,绝不仅仅是为了维持昔日的辉煌。

    新余是江西省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城市,有钢铁、新能源、新材料三大支柱产业。赣锋锂业、瑞晶太阳能等一批本土高新技术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趋旺盛。同时,江西还是一个劳务输出大省。这些都是摆在新余职业教育面前的机遇和挑战。

    不仅如此,新余市还将职业教育视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新余市教育局局长胡建华说:“职业教育办不好,所有压力都集中在基础教育上,所有学生和家长都被绑在升学考试的战车上,职业教育办好了,给学生提供多种成才的途径,也减轻了社会的焦虑。”

    国家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后,新余市抓住机遇,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职业教育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例如,每年教育附加费的30%足额用于职业教育发展;市财政每年拿出100万元用于民办职业院校贷款贴息。

    “民办职业院校搞建设,都有绿色通道,手续和费用与公办学校同等对待。”胡建华也感受到了政府和外界的支持。

    硬件升级:退城进园天地宽

    最火的时候,新余曾经出现过“有空地的地方就有职业教育培训学校”的盛况。

    粗放式发展,使得职业学校像野草般“疯长”。然而,如果不能适应社会需要,曾经的优势也会变成了一种羁绊。

    “单所学校规模小,而整个职教摊子又太大,办不出效益,提高不了质量。”新余市教育局工作多年的“老职教”陈余平说。

    “这绝对不是巧合,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式必须要改变。从规模向质量转变、从分散向集中转变、从小而全向集团化办学转变。”教育行政部门与职业学校达成了共识。通过规模办学、优胜劣汰,短短几年,新余市将53所职业院校整合成16所。

    2010年,借江西省承担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之机,新余市申请建立职业教育园区。在全省21个教育园区中,这个唯一以职业教育为特色的园区, 被命名为“江西职业教育园区”。以“退城进园”的方式,新余市解决了原有城区内职业学校校园狭小,不能满足办学条件升级的困境。

    “原来的教育用地改为商住地,出让土地的钱全部返回学校,到职业教育园区建高标准、现代化的新校园。”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廖春荣说。

    这项政策的力度到底有多大?以刚刚进园的赣西学院为例,记者算了一笔账:原来在市区的校园面积300多亩,转为商住用地后,价格是每亩100多万元,而该校在职业教育园区的用地属于教育用地,每亩只有5万到10万元。除了扩大面积,余下的钱还可以购买设备和软件建设。

    在风景如画的仙女湖畔,记者看到,江西省职业教育园区已经初具规模。在渝州科技学院一期建设的工程实训中心,上百台不同类型的数控机床在宽大的 场地上整齐排列,俨然进入了大企业的生产车间。2000多平方米的电子信息与智能化控制实训中心,可以容纳2000人同时实习,有专门的生产线,可以完成 对电子元器件的筛选、制作电路板等一系列实践训练。

    筑巢引凤。职教园区不仅吸引了本地的职业学校进驻,来自上海的智能机器人学校和来自广东的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也看中这里的环境,来园区办学。 按照规划,这个总面积25.6平方公里的园区,将入驻学校15所,容纳在校生20万人,其定位是“全市乃至全省新兴产业人才培养培训基地,职业教育产、 学、研一体的综合园区”。

    人才升级:不断创新培养模式

    “校中有厂,厂中有校”,当初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提出带着加工企业一同进驻职教园区,让新余市的职教管理者还不太敢接受。

    如今,校企紧密合作已经成为新余职业教育的一种常态。新余市政府意识到,职业教育是从职业出发的教育,既有教育的一般性,又有“职业”的特殊 性,要保持职业教育旺盛的生命力,必须促进校企融合,走多元办学主体之路。职教园区同意了这所学校的要求,还通过政策支持更多的加工厂、孵化企业一同进驻 园区。

    现在,江西太阳能职业技术学院与瑞晶太阳能公司合作,尝试对120名学生进行“订单”培养。赣西学院服装专业的实训设施由雅戈尔集团提供,实行全真模拟实训,企业安排师傅到学校指导,学生毕业直接上岗,连续就业率达97%。

    新余市还支持职业院校自主或引进社会资金兴办加工企业。江西康展汽车科技学校自办了3个汽车修配厂,使学生学习有课堂、实习有岗位、就业有保障。

    为了破解当前“企业招工难,新增劳动力的价值观提升难,中小企业用工稳定难,就业者收入增长保障难”等问题,新余市从2011年开始承担国家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任务。

    招生与招工融合、上岗与上课融合,学校与企业合编课程教材,在校学习即进入企业带薪学徒。现代学徒制描绘出这样一幅美好蓝图,要实现起来并不容 易,但是新余的职业教育工作者有耐心也有信心,从开始的不愿意接受,到现在有企业每年提供一两百万的经费,专门留一条生产线给学徒,说到底是尝到了人力资 源升级带来的甜头。

    现在,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与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合作,每年新钢公司接收的退伍军人,都要到这所学校进行现代学徒教育,既是职工,又是学生,掌握一技之长,拿到大专文凭。

    如果仅盯着初高中毕业生做文章,职教发展难免陷入僵局。农民工、退伍军人,只要是希望掌握一技之长、希望参与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劳动者,都在新余职业教育的服务半径之内。这正是新余职教多年来“进口旺、出口畅”的秘诀所在,而这正是小城新余显露出的“大职教”气度。

分享到:

文章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