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电子 机械汽车 楼宇机电 实验器材 实训设备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行业新闻

 

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思考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0-5-12 10:46:39

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思考

 

   近年来,专业从事教学设备,实验室设备,职业技能实训考核设备,以科学的管理,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嬴得用户的信赖,产品已普及全国各地。

    本公司主要产品:建筑新能源、环保化工实训设备,工业自动化实训设备,机电一体化实训装置,电力工程供配电实训系统,智能楼宇实训设备,通用电工、电子、数电、模电、微机接口及应用、电机、电气控制实验室设备系列、电工、机床电气实训考核实验装置;工业自动化、变频设备调速、PLC可编程.单片机.EPROM实验装置;智能考核DVD家用电器多功能综合实验室、中央空调实训设备、制冷制热实验室;透明液压传动实验台、气动PLC控制实验台、智能楼宇实训系统,楼宇群控教学演示电梯;机电一体化数控编程实验室、模拟数控车床铣床模型;模具、机械系列陈列柜、机械教学模型;工程制图、财会模拟实验室;汽车驾驶模拟器、透明汽车教学模型、程控示教板、电路实验台、电子桩考仪;数字多媒体语言实验室、物理、化学、生物等实验室;大中专、职校、技校、职业学校配套教学仪器。职业教育中心和接轨国际的技师大市目标为引领,以增大投入和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推动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大力提升职业教育内涵质量,积极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全市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统筹协调发展,办学规模持续扩大,办学体系持续完善,办学质量持续提升,服务地方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发展的水平全面增强。

 一、职业教育发展的概况

(一)职业院校基本情况。当前,全市共有高等职业技术学院10所(其中省属4所、市属3所、民办3所),五年制高职校和中等专业学校20所(其中省属1所、市属8所、县区属10所、民办1所),技工院校14所(其中省属1所、市属3所、县区属2所、企业办3所、民办5所),职业院校在校生(含成人学历教育)达21万人。其中有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1所,江苏省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2所,省示范性高职院校5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5所,省高水平示范性中职校12所,省重点技师学院1所,21个基地入选省职业教育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立项,一批学校和专业被确定为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二)优化中高等职业教育资源布局,完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通过合并、共建、联办、划转等多种形式,对职业中学、技工学校、中专学校以及成人学校的资源实行整合重组,市区公办职业学校由37所整合为17所,校均办学规模达到5000人左右,真正实现了规模办学、集约办学、特色办学,全市省级以上重点职校招生数达到职业教育招生总量的95%以上。优化职业教育空间布局,高起点规划建设无锡职教园。2005年启动建设以来,已累计投入70多亿元,建成范围达6平方公里,已入驻中高职院校8所,师生8万余人,每年为无锡市和长三角地区培养1万多名毕业生和3万名实习生。同时,建成启用了功能水平先进的无锡市公共实训基地,中国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中心、亚太经合组织技能开发促动中心在实训基地落户。

   (三)展开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项目试点,统筹发展中高等职业教育。立足于探索中职、高职、应用技术本科的人才系统培养,积极参加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市教育局组织全市职业院校研究起草中高等职业教育招生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经市政府同意后报送省教育厅审批。2012年,申报获批“中高职3+2分段培养”“中职与本科3+4分段培养”等13个试点项目,招生计划近1500人;2013年,申报获批“五年制高职与本科5+2分段培养”“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高职与本科联合培养”等28个试点项目,招生计划近两千人。

 

   (四)实施职业教育内涵质量提升工程,着力提升职业院校办学水平。自2007年起,全市已连续组织实施了三轮增强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专项工程。2007—2009年,每年安排专项经费650万元,实施职业院校课程、专业、师资“三项建设”。2010年—2012年,每年安排专项经费800万元,实施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师资、技能“四项提升工程”。强化专业技能教学,建立了全覆盖、高水平、规范化的技能竞赛制度体系,每年举办全市职业教育技能大赛,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省无锡汽车工程中等专业学校成为全国职业教育技能大赛赛点。

 

   (五)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一是围绕物联网、节能环保、生物、微电子、软件与服务外包、工业设计与文化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特色冶金、精细化工等传统优势支柱产业,增强职业院校相关专业和课程建设,努力实现“育人链”与“生产链”的有效匹配和无缝对接。二是完成了三批定点企业的认定工作,无锡一汽锡柴、软通动力、红豆集团等100家大中型企业被市政府命名为“无锡市职业院校实习实训定点企业”,并启动评选无锡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示范项目,进一步强化校企合作办学机制。三是依据全市产业发展布局,推动组建了物联网、服务外包、商贸物流、数控、旅游、微电子、建设、艺术设计、汽车、焊接等10个市级职教集团。

   二、当前职业教育发展存有的问题

   (一)职业教育的统筹力度还需要增强。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联系更为广泛和紧密,但因为在以往较长时间内对职业教育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理解不充分,导致严重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壮大。在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过程中,离不开政府、行业、企业、社会等各方面的支持,需要增强统筹协调和整体规划,通过建立职业教育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制定促动校企合作政策措施等,有效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积极性,形成共同推动职业改革发展的整体合力。


   (二)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还需要增大。虽然近年来全市投入了大量财力,全市职业院校的办学条件和质量水平普遍得到改善提升,但是对照职业教育加快发展的需要,无锡市职业教育投入仍显不足。全市公办中等职业学校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和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拨款标准仍执行省定最低标准,低于苏州等周边城市,市属高职院校的生均财政拨款也比省属高职院校低。

   (三)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还需要提升。在专业设置上,各职业院校虽然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但不同水准地存有着专业雷同、同质竞争的现象。一些学校的专业建设定位不准、培养目标宽泛,还不能有效匹配区域产业发展。“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增大力度,学生的创新水平、责任意识、奉献精神等综合素质需要进一步提升。民办职业学校普遍办学基础薄弱,有些更面临难以为继的生存困难。

 

   (四)职业教育的应有地位还需要确立。受传统思想的影响,社会上还普遍存有着重学历、轻技能的倾向。同时因为专业学习上升通道不够畅通,限制了职业学校学生发展的空间。在用人方面,很多单位把全日制普通本科学历作为报名的门槛,将职业院校毕业生拒之门外,职业教育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社会上尚未形成崇尚职业技能的风尚。

 

   三、加快发体现代职业教育的思考

 

   当前,无锡正处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要根据中央和省的部署要求,从根本上提升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动就业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用更加积极有效的政策举措,进一步强化职业教育内涵发展、质量提升,在新起点上构建贯通培养、产教融合、质量保障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持续提升职业教育的办学活力、服务水平和吸引力,努力培养更多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为无锡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保障。

(一)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布局。适合全市加快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需要,统筹发展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布局,加快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深入实施国家“展开地方政府促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推动中职高职衔接、高职本科衔接以及高职院校省市共建。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支持无锡太湖学院建设一流的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展开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试点。推动符合条件的民办高职院校升格为应用技术本科高校。整合政府、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等各方资源,建设混合所有制本科层次应用技术学院。支持高职院校增强品牌专业建设,增强研发实力,密切政产学研合作,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水平。建设开放型职业教育体系。促动职业教育体系内部、全日制职业教育与非全日制职业教育、学历职业教育与非学历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与人力资源市场的互通衔接,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优化职业教育区域布局。推动江阴市、宜兴市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资源建设,扩大优质职业教育资源。推动无锡职教园共同体建设,实现园区职业院校课程、师资、图书、设备、场馆等资源共享,实现集约化办学、一体化发展。优化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布局,围绕服务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支柱产业,推动区域内职业院校科学定位,提升专业与产业的匹配度,形成特色鲜明、结构合理、错位发展、互为补充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二)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内涵质量。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以推动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院校标准化办学为路径,以实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为抓手,全面提升职业院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增强职业教育专业和课程建设。按照“突出优势、聚焦特色、创新机制、打造品牌”的要求,实施职业教育品牌特色专业建设计划,培育一批具有行业优势、有特色、实力强、声誉好的高职品牌专业和对接区域主导产业的现代化中职专业群。增强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逐步形成覆盖所有专业的中职、高职、应用本科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建立课程内容随产业发展、技术进步更新的动态调整机制,鼓励学校开发校本课程教材。完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制度,逐步实现覆盖所有学校、专业、教师和学生。支持在符合条件的职业院校设立职业技能鉴定站,完善职业院校合格毕业生取得相对应职业资格证书的办法。加快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职业院校校长、教师全员培训制度,落实教师企业实践制度,专业教师每两年专业实践的时间累计很多于两个月。建立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建立真实应用驱动教学改革机制,推行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场景教学、主题教学、岗位教学,实施分层教学制、走班制、学分制和导师制。展开外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推动校企一体化育人。建立中职学校学业水平测试制度、技能抽测制度、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制度,实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和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制度,完善学校、行业、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机制,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增强教科研工作,围绕中职高职衔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职教集团建设、专业课程开发、教学方式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等课题展开研究,形成一批教科研成果。

   (三)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推动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推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激发职业教育发展活力。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出资捐资办学的意见》,扩大职业教育筹资渠道,吸引更多资源向职业教育汇聚。支持各类办学主体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举办民办职业教育,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公办职业院校改革建立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支持公办职业院校和民办职业院校多种形式合作办学,鼓励民办职业院校创新发展、办出特色,形成公办和民办职业教育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企业展开职业教育情况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到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比例达80%以上。更大力度深化校企合作。根据国家、省关于促动校企合作办学相关法规和激励政策,研究制定无锡市促动校企合作办学的具体措施,为深化校企合作提供政策保障。探索引企入校、办校进厂、企业办校、校办企业等多种校企合作形式,培育一批校企合作示范项目。打造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将最新技术和设备投到校企共建的实训平台,对行业企业投到实训平台的技术和设备给予一定经费奖励。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引导行业龙头企业牵头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职业教育集团,支持展开多元投资主体依法共建职业教育集团的改革试点。增大对现有市级职业教育集团建设的支持力度,鼓励创建国家和省级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

   (四)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坚持开放发展职业教育,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资源优势,增强组织领导,增大经费投入,深化制度创新,营造良好环境,形成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整体合力。完善财政经费投入机制。增大各级政府财政性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地方教育附加费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按照公办普通高中2倍的标准提升示范性中职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按照生均1万元的标准提升市属高职院校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充分利用社会资本发展职业教育,鼓励社会力量通过资金、土地、装备、技术、人才等多种要素投资职业教育。增强企业落实足额提取职工教育培训经费政策的监督检查。建立职业教育经费绩效评价制度,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健全支持政策和服务体系。将职业教育纳入全市产业发展和城乡建设规划,新建城区和各类产业集聚区同步规划职业教育布局,推动产教融合发展。完善人社部门与相关部门、行业组织联合发布年度分行业、分岗位的人才就业状况和需求预测制度,推动职业教育层次和专业结构调整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合。在全社会树立重视职业教育的理念,树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技术、尊重创新的观点,促动形成“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和“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水平”的社会氛围,激发年轻人学习职业技能的积极性,持续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和吸引力。本文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专题研究项目“隐性课程视域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研究—基于高校学生社团的分析”(编号SJBFDY287)的阶段性成果。

分享到:

文章类别